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


死的邂逅 - 論鐘理和的笠山農場與龍瑛宗的植有木瓜的小鎮    

我拿這兩篇小說來比較,是因為這兩篇小說,是老師給我們的佳作清單中,我所看過,最覺得有心靈極深感觸的兩篇小說。撇開我對這兩篇小說的喜好,就一般普遍社會大眾對此兩篇小說的評價,也是一致地推崇,並給予兩篇小說最高的評價。笠山農場得到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第二獎(第一名從缺),而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入選”改造”雜誌第九回小說徵文的”佳作推薦”。兩篇都是難得可貴的作品,也是他們倆的成名作。在他們兩人的時代中,要寫出連瞧不起台灣人的統治者,都要敬畏三分的得獎作品,恐怕只有他們兩人的神來妙筆可以辦到的。  
對於論述這兩篇小說,我先來描述一下,我對於讀完後所激起的心中漣漪。笠山農場的小說背景是佈局在一個深邃而幽遠如世外桃源的小山中,讀到作者想要詮釋的山景,就令我想到在英雄本色中蘇格蘭煙波飄渺的情境,雖然一個處於遙遠寒霜飛舞的白皚北國,一個位於溫潤且常有濛濃濕氣的南國。且原諒我把這兩個牛馬不相干的場景聯想在一起,但因為浪漫的愛情有著虛幻而美麗的佈景,會使讀者有著一番美不勝收,且格外扣人心弦的心靈悸動。  
笠山農場是劉少興小兒子致平刻畫愛情的場景。而他與淑華戀愛的裊裊弦音仿彿飄盪在笠山的哀與榮之間。笠山的哀榮由壯而衰,由興而歷目皆非,帶給人們的感受不外是一番”大觀園”的重現。在故事中扮演著莊生曉夢迷糊蝶的致平,在淑華,燕妹,瓊妹,之間所交錯的心情點滴,讓讀者有幾許的遐思,在心中迴盪不已。尤其我對燕妹的遭遇,更有心中無法釋懷的同情。我在想為什麼多情人總為情所傷,為什麼致平會那麼空洞不切實際,為什麼有那麼好的路給他走,他卻往悲情的地帶摸索。燕妹的容顏,她的撫媚終究被一個貪得無厭的男子所糟蹋。我不能原諒致平的縱慾縱情地,若是故事中有出現”陳凱”的話我一定會代替燕妹好好的教訓他一番。不過那也僅是我個人的想法,我不知道致平是有多麼喜歡淑華,甘願為她付出一輩子都悽慘的結局。我很喜歡故事中那般朦朧的大雨,仿彿讓我穿越了時空交錯的往事,在連綿的雨季中,心情的沮喪,悠思總會一股腦兒的湧上心頭。而在故事中也正巧是劇情的轉折處,由盛而衰。  我發現這小說與紅樓夢有雷同之處,也許鐘理和是看過了紅樓夢之後有了想仿做的企圖,就像史匹柏看完鐵達尼號後來導演一個搶救雷恩大兵一樣,在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盛衰好比笠山農場的盛衰,林黛玉的純情有如燕妹的純情,賈寶玉有如致平。而差在後者笠山農場佈局不大,終不易讓人聯想起紅樓夢也有同樣的情境。  
再來是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讀完這篇小說帶給人的是一種蕭條,一種窒息的感受,給予人的一種死亡的詮釋,但非真正的死, 而是活生生且空洞的死。冷冰冰無形的手,似乎扯著我的衣角,拉向一處陰暗而墮落的角落,且不能抗拒。故事中的主角陳有三,是個接受高等知識份子訓練的人(在光復結束後有接受高級學校教育的台灣人也不過3000多人),在那時候的環境下應該是前途無量的,他應該可以鄙視一切墮落的人,與生活在黑暗的人。於是他自居清高,高傲而不群,但沒想到社會的架構,絮亂的現實,不是單靠腦中的知識就可應付了得的。在社會中摸索久了以後,許許多多的不愉快,不管如何地掙扎終究還是要去面對、妥協。這小說帶給讀者是晦暗的氣氛,沈悶且不愉快的感覺。在主角內心世界做了一番的探討。雖沒有深刻劇情的起伏,卻有一番內心的掙扎。  
這兩篇故事中,對於死有不同的描述。一般人如果沒有經歷過親人之死是很難有深刻的體認。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從我家傳來狗死的噩耗,雖然大家都堅強的強忍住不哭,但最後還是個個潸然淚下。我也是去小睡片刻時,回憶起與”小雄”相處難忘的往事。  
---每天等我回來滿心歡喜搖著尾巴,摸著牠的頭,就等著我解開牠的鎖鍊,高興的衝出家門,我追著牠,幫他把門打開。  
---我騎著腳踏車往山上騎時,他尾隨跟來,有時跑得忽前忽後的。他總愛在熟悉的電線桿,草叢,角落裡,灑一盆尿,然後我騎著騎著,所有俗事也隨著牠輕快的步伐,拋向腦後了。回憶過去很難忘的一件事是,記得有一年的中秋節的月亮是紅色的,那是在零晨兩三點發生的,我的家人已經睡的爬不起來了,我就跟著小雄到外面溜繨,他喜歡我尾隨在後,不時的回頭,更喜歡往狗多的地方跑,我嚇著那些狗,他也向前去吠一下,他感到好不威風,高興我這個主人能幫他威風一下,我看著天邊紅色的月亮,覺得此時的心情,是很多時難的有的舒暢了,…  
最近這幾天自從他跑出去跟隨母狗兩天,回來後,就一直不吃東西了,儘管母親拿了各式他喜歡吃的東西,就是不吃,若硬塞他也把食物吐出來,身體漸漸地消瘦,我一直逗趣的喊他哄他,他就是不做反應,只是有時看看我,從牠的神情看來,默默的哀愁我是看的出來的,我總以為他一定是會康復的,但在過了五、六天他一直沒有起色,我媽帶他去看病,醫生說他得了黃疸和菜花打了針給了藥後也跟我媽講說要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來的那麼快,隔夜,他被我妹發現他吐著舌頭,兩眼無神的,我去搖他也不反應,我媽下來看,我卻怕我在看我就忍不住落淚,於是去洗澡了,但出來後看母親已經用了很多衛生紙擦著她的眼眶時,我再也忍不住紅痛了眼了,母親把牠放入紙箱中,還不一時的喊著小雄乖,小雄乖的,在現在回想起來就好像是前幾秒剛發生的事,我的涕淚就不禁反覆的擦拭著,在他進入紙箱的剎那,我聽見他叫”郭郭”台語好像是”哥哥”的聲音,我沒有弟弟,但我會認他當我弟弟的,如果他起死回生的話。我跑去小睡片刻,在起來打這篇報告,手指和眼淚也不聽使喚的寫的那麼多,請原諒我寫那麼多,但畢竟跟他相處六年了,我對他的情感已不是人與狗能比擬的。  
止住了心痛,再回過頭來,在兩篇小說中同樣有人在故事中死亡,也是同屬蠻親密的親人或友人,在笠山農場中,致平的哥哥至遠,在一場與和世昌的爭執中,被世昌打死,滿頭的紗布裹著血,母親已潰不成形,父親劉少興強忍著眼淚鎮定地指揮著人群,招呼車子馳向醫院。外頭下著頗不留情的雨,至遠和淑華留下安慰著妹子雲英。在這個場景中寫到  
---只要踏出庭簷一步,外面便是風雨的天地。除了風聲,雨聲,水聲,什麼都聽不到;除了豪雨和水柱,什麼都看不見。  
---在無限的靜默中,那滔滔不絕的水聲,仿彿流向不可知的另一個世界裡去的洪流,它有如在劫後荒涼的廢墟上四處徬徨的野獸,再群聚狂吼  
--- 向虛寂和毀滅的世界…。其後的場景便是與淑華的逗趣談話,就連至遠死後還欣喜著,淑華有更多的機會能到農場幫忙,可見他對致遠的情感並不是很濃厚,也許是把死看成一種超然的解脫吧。致遠在致平的印像中是一個對於父親的計畫能忠實的傳達給部屬的人,然而就是太忠實的實踐父親的命令,導致與死對頭世昌衝突打起來而殉亡,致平對他比喻作是個能幫助偉大計劃者忠實的實行著。除此外,就沒有更深的交集了,也許他們是同父異母吧! 在笠山農場中還有描述到饒新華的死,他的死狀怪可憐的,  
---老頭兒閉著眼睛,口微微張開,兩手垂著,不動一動,春陽由正面直照在他那沒有肉的臉孔和身上,幾隻蒼蠅便在那半開的嘴裡爬進爬出。  
---呆了好一大刻,他才定轉神來,然後這才又發覺原來在老頭兒身邊不遠還有一隻狗  
---禿尾!禿尾和他是認識的,此時他恰如窮途遇救一般向他親熱的走來,一邊不住擺動牠那只有一吋多一點的尾巴,嘴裡發出吁吁的哀聲,仿彿在悲哭主人的死。狗非常瘦,身上有一塊已經脫淨的毛,牙齒也已經掉光了,牠動一下,抖顫一下,走一步,踉蹌一下。這哪兒還像個狗呢?簡直就是一頭怪物罷了。黃順祥受了很大的感動,不覺彎腰輕輕拍了拍禿尾的腦袋  
---他在想著那已死的老人食堯新華。老頭兒的住處和他只隔著一個小山嘴,已是二十多年的老鄰居了。他很熟識他的為人,一個雖有點荒誕狂妄卻是心地清白安分守己的人。想不到一個人就這樣完結了,像一個叫化子似的倒下來;更想不到那隻禿尾狗也在昨晚突然的死去了。人和狗都死的那麼悽慘。  
---我看這小說跟我周遭的情境有多少的共鳴,昨晚看完笠山農場,今晚就發生我家的狗死亡,所以就很想朝死這個主題來做報告,究竟死是怎樣的一個東西,很難去釐清,在笠山農場中每個人對死有遠近親疏的差異,因不同的身份而對死有不同程度的看法,食堯新華的死是隨著笠山農場而死,隨著笠山農場這蠟燭的點燃而發跡,也隨著蠟燭的燃盡而顛廢死亡,由取得兩個兒子的信任於農場,到福全,丁全相繼離開農場,不平的命運裊裊道來人一生的生老病死,不達與沒落,刻畫的死是一種,讓人感到極度不悅的死。是失敗的死。然而還有一種無形的死,就是笠山農場之死,看著農場的初生是旺盛蓬勃,誰能想到最後會黯然收場。但經過一連串波折之後,劉少興再怎麼堅持,還是逃不出宿命的擺佈,農場終究還是衰亡。一個無生命的死,對於經歷過的人,如阿康。總是歷歷在目的,有時候還比對親人的死更叫人感傷,他唱到:磨刀河灘水滿堤,笠兒山下草萋萋;農場舊恨無人問,祇有管花滿處飛。如同一句話可形容  
---是非成被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讓人感到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帶成追憶,只是當時以枉然的憂傷。看著一場風雲過往的境遷,站在往事的風沙彿挲間,怎不叫人創然涕下呢。黃順祥感到今非昔比。 故事的最後又是阿康的山歌:莫像人前提舊事。笠山誰復說咖啡?山鳥不管人間事,由向農場深處啼。  
在植有木瓜的小鎮的死中,是有兩種層面的死,一種是肉體的死亡,另一種則是屬於靈魂層次的死亡。前著發生在陳有三同事林杏南大兒子的身上,後者則發生在陳有三及其同事林杏南身上。陳有三從對理念的執著到頹廢的認命,一段走向滅亡的心路歷程。刻畫的是現實世界的殘酷面。陳有三的靈魂終究歸於枯槁,再也沒有活力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在進入社會之前也許都很順心,理想也往往好高騖遠不且實際了。再進入社會後,所希冀的理想不再和周遭的際遇結合後,心沈於死,不在對未來抱有美麗的遠景,而只是因循地隨著眾人的想法漂浮了。  
心之死令讀者感到悲哀,但在讀者內心真實的層次上,感受是一陣陣窒息的衝擊。是大部分讀著也有一種對現實的不滿,而感到有所共鳴吧!就如同林杏南面對現實的結果,因為本身沒有能力,就只能靠著拍上司的馬屁,苟衍過活。他也想過如果他被開除,一家子就會面臨窮困潦倒的地步。但結局卻是悲慘的,他真的被開除了。在沒有辦法面對現實的他,最後  
--衣服破裂,頭髮蓬亂,失神的眼睛,和著污泥的手掌,跪向天空祈禱膜拜。嘴中唸唸有詞,不知再召喚什麼。這戰戰兢兢的男人終於發瘋了。不肯面對他對於他長子的死,及他被迫離職的現實,內心的世界也如同肉體一般,死去的模樣。  
--陳有三於醉眼的白色幻象中,湖起死者的遺言;有如黑暗洞窟的心中,吹來一陣寒風,突然渾身戰慄起來。在故事中一連串的沈言對會後,陳有三簡直快崩潰了他失戀又與林杏南的長子離別,看著林杏南長子給他的文章中:一切都接近死亡…。阿,逝者再也不回來...。死-已經在哪裡了…。我的肉體已毀滅,但我的精神卻活了五十歲,六十歲。我以深刻的思維與真知,得到事物的詮釋。現在雖然是無限黑暗與悲哀,但不久美麗的社會將會來臨。我願一邊描畫著人間充滿幸福的美姿,一邊走向冰冷的地下而長眠。  
--又是仲夏時節。陳有三已不在寄錢回家,一味地把理性和感情沈溺於酒中。在那種生活中,湧上未曾有過的陰暗的喜悅,拋棄所有的地位,知識,向上與反省,抓住露骨的本能,徐徐下沈的頹廢之身,恍見一片黃昏的荒野。他終於還是趨於  
---死亡。這是恐怖的死亡,若是人如同陳有三的死亡,活在世上就只有增加痛苦與黑暗的喜悅而已。是社會為之嗎?恐怕是肯定的。  
這兩篇在我看來,對於死都有深刻的描述。死是什麼?是人的終結,仰或是動物的終結?是歷史的終結,仰或是人對希望的終結?是宿命,是情感,是衰落的太陽,是寒冷的冰霜。全世界的人都很難超越死,對於死只有安慰與假想的層面。人總是想說死後有另一個世界,或者承受不起而自甘墮落。或著忘卻?忘卻對人生的定義,對事物的情感,做一個無情的人,順著命運的擺佈,活下去。於是乎,這種生死離別,陰晴圓缺,似乎就是人生的定義,不能擺脫,只好默默的接受。我想人在世最大的課題也不就是如此嗎?文學家寫了小說,豐富了讀者的人生觀。試著去擺脫現實的殘酷,我們是應好好的想想的。


歷史上的英雄 — 讀書心得

 一開始受到這本書書名的吸引,因為歷史書常常是我飯後閒餘的讀物,我喜歡知道人類過去所發生的一切,然後分析其中的奧妙,若是身為那時代的我,該會是怎樣的感受。這本書讀起來並不像以前讀過的歷史書撰寫模式,往往歷史書會以編年體方式撰寫,比如某個時代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種種大事件加諸編寫在一起,看了令人眼花撩亂,雖然讀出了一些大事件,卻不知這些事件如何環環相扣,不知因怎有果的莫名窘境,還有一些歷史書以傳記為主軸,林林總總收錄了歷史上的名人們,但文章有如各人的傳記濃縮串起一般,好比史記的列傳,讀完無法一氣呵成,記憶也不夠深刻,只知這個人的傑出事蹟,卻不知到他這名人如何與大時代環境下所產生的交互關係,主角的動機在哪裡,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這個人,主角又如何改變世界,此書除了論述主角也論及環境,互相影響,一氣呵成,實為研讀歷史書的上上之選。

  這本書的主軸在談論英雄,也許讀者看及書名,還以為這是各家英雄好漢,偉人傳記的集大成,那到底跟坊間的偉人傳記有何區隔,我閱讀此書後,深深覺得這本書的編寫手法豈能說宏偉而已,它不是教科書,也不是史書,更不是拿眾家史料,簡簡單單的編輯而已。威爾‧杜蘭是美國偉大的史學家,他嘗試用哲學的角度,史詩般的描繪,構築他對人類歷史的一個伸展台,字字珠璣,閱讀起來頗耐人尋味,此書輔以動人的詩章,鋪陳在歷史的洪流之中,那種文字的饗宴,敘及人類的精華,人類的光明都在書中展露無遺,試想在戰亂的歐洲黑暗史,也能流露那些追求騎士精神的勇者,他們幻想皇后賞賜絹帕,在歐洲紛亂的宗教糾葛中,挺起他的槍矛,如何浴血而戰,那淌過無數骸骨及鮮花的土地上,又是流傳著多少浪漫的故事,讀來讓自己覺得,身為人類的一員,那種莫名的歡心鼓舞,實在是我讀此書的最大收穫。
  本書的英雄寫法,可不等同偉人傳記,要讀者如何效法偉人,要人去宏揚他們的偉大事蹟,這並不是,此書娓娓道來,任何完人都有其脆弱的一面,那怕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隨波逐流,但也能從中得到教訓。每個英雄都有犯錯的一面,哪怕是作了多令人嫌惡的事(對道德標準高的人而言),不管是君主好大喜功,放逐殺戮了多少臣民,或是一個令人景仰的宗教家,卻是經過多少風花雪夜的故事,英雄如何玩弄男人、女人於股掌之間,都泯滅不了英雄帶給人們光輝的一面,這本書不是給青少年看的勵志書,反而是要給像我們這些成家立業的人所看的,人都有脆弱卑劣的一面,但只要展現光明的一面,那也成了英雄候選人,諸如只要將詩歌、文學、法制、道德,帶給人們憧憬的一面就是好,哪怕黑暗的時代,英雄只要勇敢去做,就能透露曙光,哪怕帶來淫惡世界的尼祿大帝,放了一把火燒掉了羅馬,也能帶來古羅馬建築史上的光榮,所以人非聖賢,孰人無過,更正確一點講是,每個人都有黑暗面,但哪怕只要散發一點光和熱,就能帶給人們精彩的幻想,那他也能成為英雄,創造人類的文明史。
  本作精彩無以倫比,讀完之後,對於人類精彩的歷史,又有更深一層的體驗,在各種大時代環境下,作者先鋪陳那時候人們的民情風俗,然後在這個環境下,如何能造就英雄,英雄又如何能影響環境或將歷史的洪流改道,甚至逆流而上,諸如柏拉圖如何理想化他的世界,讓後來的眾多追隨者,前仆後繼地想打造理想的國度,又有如路德勇敢的站出來,批判教宗濫發贖罪券的惡質文化,引起農民起竿革命,要創造出共產的世界,亦是創立宗教自由的世界;在古羅馬道德衰微的時代,男女性行為的開放,通姦的情況到處可見,家庭的道德的式微,奧古斯都大帝又如何節儉養廉,以身作則,流放他那個放蕩的女兒,放逐那位著有「愛經」,教導人們如何性愛的奧維德,這大帝因此成了改革的道德家,但書中認為奧維德也是英雄,因為他傑出的著作「變形記」,讓後人如何幻想那天馬行空的宇宙;那屬於雅典的希臘文明時代,是有多麼民主的共和時代呀,可以投票決定民主,但背後的代價又是什麼?道德上有諸神加諸的力量,但隨著各派講論興起,學者們不再重視神祇,蘇格拉底等學者敢冒犯褻瀆之罪行,挺身自由講學,當要處死蘇格拉底時,蘇格拉底卻不為淫威所屈,所以蘇格拉底是個英雄,他甘犯讓雅典秩序瓦解的原罪,但如果少了環境,也不能造就蘇格拉底一輩的偉大學者,還得須為政者執行開放的民風不可,雅典有伯里克執政者造就雅典的黃金時代,羅馬也有凱撒將賄選混亂的共和制度,走向欣欣向榮的傳賢帝制(好比中國的堯舜禹禪讓制度)。
  不是所有美好的時代背後的環境都是善良傑出的,成就古埃及燦爛文明,是有多少奴隸及平民受到法老高壓的統治,如此不自由,而古典希臘璀璨文明背後的代價,又是駕馭及犧牲多少奴隸的血肉,雅典真正有投票權的公民僅是少數;元老會下的羅馬雖然接近現代的議會民主,但所謂的官僚卻是由一張張骯髒賄選的選票所產生,各樣的利益團體互相對抗,羅馬貴族們要擁有他們的權益,羅馬平民受到日益增多的奴隸,帶來的工作排擠,讓他們漸漸龐大,在街頭渡日的遊民,它們的不滿日益升高,最後與貴族的軍隊爆發戰爭,共和的結果造成城市的不幸,所以奧古斯都將禁衛軍駐紮在羅馬城旁,以防暴動再起,進而產生了帝制,沒人說帝制是萬惡之源,至少它增加了秩序,減少了淫亂的男女關係,減少了私鬥,減少了半夜被殺的敗壞治安,但帝制雖維繫了一國安定,給無業遊民麵包吃,為了要安撫遊民,羅馬競技場成了毒藥,但這建築卻背負著百世的臭名,而愈來愈多的皇帝傳給子嗣,好逸惡勞的皇帝開始作享歡淫逸,於是帝國漸漸受到外蠻的侵擾,國土開始崩碎,當羅馬城下再臨千軍萬馬的蠻族,另一個力量便崛起,那是宗教的力量,是屬於羅馬教廷內教宗的力量,歷代教宗不乏英雄人物,為了教化蠻族,宗教的力量不可抹滅,但隨者教宗的對各國的予取予求,英國跟法國便與教宗的決裂,教宗良十世好大喜功課徵了不少日爾曼的錢財,天主教漸漸失去影響力,轉而讓新教的崛起,當時天主教正在墮落中,聖依納爵.羅耀拉開始改革天主教的內部腐敗,以簡樸砥礪己身,創立了耶穌會,讓天主教可以從新與新教還有東正教分庭抗禮,他們都成了英雄。
  文藝復興時代是對保守宗教鉗錮的一個解放運動,羅佛倫斯的君主羅倫索,開始對藝術大為贊助,對美學的欣賞使得城邦開始變得愈來愈富庶,更加藝術畫,他還能譜上幾段優雅的詩詞:
春天美好,憂傷無益,韶華分秒如水逝,少男少女,分享今日,明日世事難料。
  在他的帶領下,一些文藝巨擘漸漸展現他們的才華,諸如天才般的巨星,里奧納多.達文西,還有拉菲爾與米開朗基羅,創造那時代輝煌的藝術,與佛羅倫斯結盟的威尼斯,則成了西歐與近東貿易大港,開始創造屬於他們的藝術能見度,當文藝復興蔓延到英國,莎士比亞的詩歌依然悠揚:
   我們的遊戲現在完了,我們的這些演員,我已說過,便是一些精靈,現在化成空氣,稀薄的空氣;頂著雲霄的高樓,富麗堂皇的宮殿,莊嚴的廟宇,甚至這地球本身,對了,還有地球上的一切,將來也會像這毫無根基的幻象一般的消失,並且也會和這剛幻滅的戲景一樣,不留下一點煙痕。我們的本質原來也和夢一般,我們的短促的一生被完成在睡眠裡面。
  也許跟千古年前埃及帝王阿蒙霍特普也依然回應:
  黎明破曉,天邊地平線奇美。噢!活生生的阿頓,生命的初始,當你從東方地平線升起,每一寸都洋溢著綺麗,,你的確建了世界,並為你兒子讓他們長大,易克納頓,他的命很長;至於那位貞潔的妻子,他的最愛,兩大陸塊的情人,奈芙蒂蒂,生生不息,直到永遠。
  看似兩段相隔幾千年的詩篇,並不是只有愈趨現代,所有的一切都趨向光明,現代人也有現代的呻吟,古代人也能歌頌他們世界美好的權利,地球上每個文明都是動人的樂章,都是人類文明的精髓,中世紀的吟遊詩人,尋著聖杯,勇敢踏上騎士之道,以最優美的方式講述男歡女愛:
  當她不顧一切,將自己奉獻給愛情與我,天邊遠的美女,在她快樂的星球上笑著,強烈的慾望衝擊我,我的心不堪負荷,這個緊緊控制我的狂喜,我的愛究竟何時,在她的懷中重塑另一個我,她的雙唇中的甘蜜,被我熱吻吞盡。一次又一次,我夢想著她那柔軟酥胸帶來的自由,於是我前來,像另一個神,加入天堂其他神靈,是的,神與人都將高貴,如果我能重新撫摸她的酥胸。
  如此露骨的描述,活化人們對性愛的啟發,甚至教會也抵擋不了這樣的熱潮,就算神職員阿伯拉在當代算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一流的賢者,也免不了受到哀綠綺思17歲年輕身體的誘惑,轉化成「比最芳香的香油還甜美的溫柔」,哀綠綺思與阿伯拉一起合葬在法國優美的教堂旁,是這樣的悼文:
  親愛而可敬的奉神姐妹,你和她經由肉體的結合,藉由更好更堅強的神聖愛情,已經合二為一,現在,主將他帶走,代替你將他抱於溫暖的胸前,當主在次降臨以主的恩典,將會重新帶他回到你的身邊。
  阿伯拉為愛身心交瘁,年邁後決定藏身隱密的克呂尼修道院中,並潛心苦修。於是他創作出一些中世紀文學史上最美的讚美詩。書讀到此,我能感受,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是要完完全全捨棄欲望的追逐,以超高標準行事於世上,於是書中敘述每個英雄都會受到環境的墮落,才能再次展翅成為浴火鳳凰,成為得道的阿修羅,入禪的關公,受到世人的景仰。
  伊拉斯謨斯1466年生於鹿特丹,以七天時間一氣呵成寫出他個人的巔峰之作「愚人頌」,對於敗壞的時代有所舉發,因此他在道德上,成了英雄,內容指出:
  人類之所以能延續就是因為愚昧。男人在想什麼?要為了一刻的歡樂而一輩子守著一夫一妻制。女人腦子清醒會為了一刻的快樂而付出分娩的痛苦與養兒的操勞?如果面對人生真相,人能快樂得起來嗎?如果男人與女人停下來想想,一切都出問題。然而,科學與哲學因為被人忽略,才未傷害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無知,這本書嘲弄基督宗教的信仰與實踐。先算出人的靈魂會有多少時間在煉獄,接著以活人向主教小販買了多少無聊的赦免,以決定在煉獄時間的長短,對於讚揚與維護這種赦免與贖罪的詐欺之舉,我又有什麼好說的?
  每個時代都有保守的年代,用以維持秩序與和平,但也有道德崩裂的時代,卻沒什麼不好,也譜出燦爛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浪漫吟遊的中古世紀、文藝復興的昌隆、宗教革命或教會自我洗練,每段歷史,都是人類講述文明的精彩濃縮,且用中世紀佩脫拉克最美的詩詞來展現人類文明的美好:
  在什麼光亮之地,在什麼思想綻放環境,自然找到了臨摹的典型,畫出我們看到的精美絕倫容顏?在此凡世,她是天堂巧奪天工之作,是逐水仙女,是森林精靈索求,金黃的捲髮迎風飄揚,在強風下?什麼心思為這種美德所知?她那絕美貞德,叫我死不足惜,若未見過她完美眼神,他無從明白天堂之美,沒見過閃亮藍眼,他不會理解愛的美料與挫折,他只知道他了解她有多麼甜美,能說能笑,她的嘆息也美得迷人。
  人類的文明究竟藏著有多少醉人的韻律,讓謫仙人李白說出,他雲遊四海廣交紅粉知己,從她們唇上品嘗愛情美酒:
  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覲靴,道字不成嬌歌唱,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多少不同國度、不同吟遊詩人為人類的歷史寫下璀璨的一頁,又有多少政治家、宗教家,讓人類的秩序恢復和平,雖然混亂的時代造成道德淪喪,卻可譜出最美詩章,雖然秩序的時代,社會上一淌死水,但最擁有人類最珍貴的和平,雖然我們很想讓自己時代的文藝造就巔峰,宗教興盛,道德高尚,政治暨安定又太平,又渴望英雄出來帶領盛世?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陳前總統對台灣民主的百般熱血,卻造就他最骯髒的貪污形象,有舉止優雅道德高尚的馬總統帶領,卻看不出他有所積極作為。姑且說亂世出英雄,我們對於現今太平盛是多麼滿意,但又何能不乞求英雄的出現,反問諸己,為何你不跳脫來成為英雄,這英雄不是完人,而是存在你我之間,只要我們勇敢地實現夢想,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英雄,為人類文明史留下燦爛的一頁。
這本書實為人類文明史的濃縮版,也是大師杜蘭的最後遺作,如果錯過,那實在太可惜了,勸君惜取讀書時,不只看雜誌報紙,偶爾的佳作,也當好好賞析。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讀書心得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是一本溫馨立志的暢銷書,拜讀它的原因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陪老婆去產檢完後,在家樂福的書店裡,消磨下午的時光,老婆閱讀有關生育相關書籍,而我則是在暢銷書籍海裡,尋找偏愛的書籍來讀,當視線觸及這本黃皮書的時候,心想,那不是五年前我姐送我的那本書嗎,然而我一直都懶得去翻的書嗎?我還記得這本書一直都堆在書堆裡頭,那時候是因為家裡一隻跟我很要好的狗,有一天到了溪頭玩,牠發生了交通事故去世,那時我哭的很傷心,然後我姐拿這本書借我看,但那時候沒有刻意去看,一直到那天下午,我利用機會很快地讀完它,原以為對內容沒有興趣,沒想到翻開後就一直想看完它,很快地兩小時過去,眼淚卻忍不住湧出,當然在老婆大人在旁邊,不敢太表現感情,只是眼淚還是流進了鼻腔,於是假裝擦鼻涕的我,還用了三兩張。

  這本書的故事雖然一定是杜撰的,不然怎有人去了天堂,還回到人間出版天堂遊記嗎,大抵是著者為了闡示生命的意義,一個超時空的假想故事,姑且不探討真偽性,就故事帶給人們的啟發,豈止是賺人熱淚,更讓人好好地深刻反省,珍惜現有的人生,「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跟我的緣分,可謂分分合和斷斷續續,最早接觸這本書時,說真得只有用到觸覺而已,拿來就丟在一旁,根本沒翻閱,五年後,我有幸讀完後,卻感動不已,在到YouTube看完電影版時,我幾乎用了一整盒的衛生紙來擦拭我那泛腫的眼角及口鼻,男人的淚腺跟鼻涕根本不發達沒那麼多好用,但如此感動還是傷了自己的鼻黏膜,隔天還流了許多鼻血,所以奉勸看電影版的觀眾,想要哭泣時應該去戶外散心一下再回來看,以免傷身,這本書的電影版恐怕是我此生中最感動哭得最多的電影了,以前還有看過日本一齣殺人犯弟弟在社會上困境的電影"手紙"雖感動也比不過這部呀。

  這本書在講生命的意義,闡釋活著是多麼美好,不管是遇到悲歡離合,你不喜歡、不快樂、或者是你厭惡的人事物,往往都是你生命中的貴人、轉折或是引子,因為在你的生命有了他們,才會衍生出一堆生命的聯繫,共同糾結成為生命的網絡,進而牽一髮動全身,試想如果你不想活了,真的只有你自己個人的事情而已嗎,那會造成多少生命網絡的瓦解呀,如果說沒有失去,那就不懂得珍惜,如果說沒有付出,那也不了解別人給你的禮物,這本書就是這樣,還以為你的生命是一無是處,但在別人的眼中,你卻被賦予一種生命的延續,別人渴望將生命的美好留給你,你卻以為你對社會一點都沒有幫助,然而遠超過你的想像之外,你卻已留給太多人美好的事物,每人張開手來將生命的意義交給另一個人時,另一個人再將生命的意義繼續延續下去,這一切藉由生命網絡的聯繫,你仍發現在這生命的交織裡頭,你對別人的意義是多麼重大。

  在天堂遇到的五個人就是這樣,艾迪第一個遇見的是個藍皮人,他是一個陌生人,卻因為艾迪小時候在馬路上亂玩棒球害死了他,而藍皮人在露比公園中的工作卻是他最快活、人生最快樂的時候,卻怎麼被一個小孩子給害死了,艾迪還以為藍皮人在天堂等他是因為要他償命,但並不是,他的死造就艾迪的生,一個嶄新的人生,所以他死得值得,藍皮人並不怪他,生與死的交錯,只是一個生命的延續罷了。

來到二次大戰菲律賓的現場,艾迪年輕時被徵召去打戰,結果別離了他的最愛馬格麗特,去叢林裡出生入死,本來還禱告說如果能陪伴馬格麗特多一天的時間,他就願意在叢林裡面待兩倍的時間來償還,直到他跟隊友被俘,被那些日寇壓榨去當礦工,在隊友被日本兵給打死後,他發現他的禱告就變得一文不值了,原以為生命走到盡頭,不,出現一道曙光,一個活命的機會,還多虧他會耍球,唬得把那些日本兵打死,逃出去時,奉命將敵人的村莊燒毀,卻見到一具黑影還留在茅屋中,他瘋狂地想跑進去救她,卻被上尉給射傷了腳,全把他的人生打廢了,成了跛腳,到處都惹人別眼,他的一生都廢了,他在天堂遇到的第二個人就是射傷他腳的那個上尉,看到他就很生氣,還揍了他,但那上尉說解釋這一切是為了解救他,如果不是這樣,艾迪往火堆裡鑽去救那小女孩,那他被燒死的結果,就根本沒有後來艾迪的人生可言,然而那個笨笨的上尉,說笨也不為過,竟然好像沒有經驗似地不小心踩到了地雷,然後就爆炸了,他就死了,所以第二個人教他犧牲,造就了艾迪的活,我想這前面這兩段故事都有點牽強,到底是為了劇情所需,也是那一套賺人熱淚的公式,反正犧牲就一定會造就別人的活,這未免也太過老套了吧,如此一來,要人的死都是給別人活,雖然書裡面的陳述是要人有犧牲奉獻的精神,連艾迪他生前在遊樂園裡負責遊樂設施的安全,直到有一天機器壞了,那自由落體的遊樂設備就快掉了來,卻在地面上發現小女孩,他犧牲自己去解救那女孩,難道不也是一種犧牲,所以犧牲這東西貫穿的故事的主軸,但在我的心得裡,犧牲也僅僅是次要的,因為總不能叫人三不五時跑去犧牲吧!又不是墨子也不是九命怪貓吧,cc。

深入而言,艾迪在天堂遇見的第五個人,是被他在菲律賓燒死的小女孩,小女孩犧牲了自己,不,是艾迪害死了她,這事跟藍皮人相較如何,藍皮人跟艾迪有直接的生命網絡,他的死給了艾迪的生,但小女孩的死卻是更是比犧牲的更高一層面,小女孩選擇原諒,或者是所謂的寬恕,仰或是饒恕,啟發了艾迪的生命,如果小女孩都能給他寬恕,那麼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給別人原諒呢,他的人生被上尉打斷了腿而沉倫,造成他的憤世忌俗,甚至連父親也都想反抗,他還以為他人生過的並不好,就連父親從小到大一直再責備他、打他,他甚至不怎麼尊敬自己的父親,連父親的死因都不明白,想到父親不負責任的死去就氣,本來已為可以不在露比公園工作了,總算是可以逃離那個鬼地方了,但是父親生病,為了替他保住他的工作,又回到他原本很想逃離的露比公園去工作,還要照顧他的母親,因為他母親對於父親的死很難忘卻,變得精神不太正常,所以艾迪搬進回家裡住,好就近照顧母親,但卻也造成他無法避免的宿命,他終究被限制在家鄉裡土生土長,繼續在露比公園裡面當維修工,一直做到八十幾歲的高齡,那是他一直要逃避的地方呀。

在天堂遇到的第三人是露比公園創辦人的妻子,創辦人因為太愛著妻子了,所以將遊樂場公園都以她的名子來命名,於是這個露比在天堂一直懷著夢想,要造一個庇護所,好來保護來到露比公園的員工,讓他們快樂,同時保護她最愛的丈夫,她深愛著她的丈夫,她丈夫就是在這個車廂型的餐廳裡面跟她搭訕進而成為夫妻的,還曾經一度的大火燒毀了半大個公園,她丈夫為了重建公園,費盡心力,但後來卻也受傷,讓露比下半輩子必須都在床上照顧她丈夫,然而就在醫院照顧年邁丈夫的時候,隔壁傳來一個露比公園員工死去的消息,那就是艾迪的父親,艾迪在露比的帶領下,終於讓他了借父親死去的原因,是因為父親的好友酒醉想要強暴她母親,卻被父親解圍,父親的好友羞憤地跑去跳海,父親最終選擇原諒,跳下海去救他,救了別人卻也害了自己,讓他罹犯了肺炎去世,每個人活在人生,常常要去寬恕對方,甚至犧牲,艾迪的父親犧牲了自己成就他好友的生,但在犧牲的更高層面上,選擇寬恕更是更高層面的表現,一個生為子女的人,往往還以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只是一種義務,但是世上沒有人要對任何人要無私無限地付出的,就算是當父母親的亦是,只是在父母心中,愛的真諦凌駕任何理由,因此無怨無悔的付出也再所不惜,於是責罵教訓成了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當艾迪反抗了父親的責罵後(嚴肅的父親只能用這方式表達自己的愛),說自己已經大到不會再給父親挨打了,這令父親很傷心,從此不再對艾迪說話,包括艾迪的婚禮,他探視父母的時候,一點都不鬆開口來好好講,一方面也是因為艾迪不接受父親的建議,留在露比公園當一名傑出的維修工人,他父親曾經覺得很會修機器的艾迪是作這份工作的料,但直到艾迪的父親死時,口中喃喃念著艾迪的名子,也似乎對艾迪有一憤愧疚,在露比天堂的餐廳裡面,是露比公園員工的庇護港口裡面,艾迪看到了父親在裡面,他很激動,他選擇面對父親,原諒父親對自己的嚴苛的教育,也乞求父親對自己的原諒,互相真誠的原諒,實為人類最珍貴的美德呀。

艾迪再天堂遇到的第四個人,就是他的老婆馬格麗特,到了這一段,我就整個就感動過頭了,馬格麗特對他的價值,遠勝過一切,他是很愛他的老婆,雖然馬格麗特無法跟他養育出下一代,讓兩人曾經陷入悲傷裡頭,然而艾迪的生命仰或是馬格麗特的生命中,對方都是讓自己最深切最愛的一個人,他們無法沒有對方,他們在彼此的心中尋求慰藉,但是馬格麗特因為癌症死去,剩下艾迪孤孤寧寧的一人,心中是有多麼痛苦,在天堂中馬格麗特想以最美的面容去面對艾迪,心中滿滿都是艾迪,他真的很愛艾迪,但是艾迪心中,他愛他老婆的不是只有他的美貌,而是她整個靈魂了,於是在天堂共譜的一支舞來,艾迪要求太太恢復她死去時那衰老多病的身體,並進而接吻,證明艾迪的心中,不止深愛著太太,也是她的靈魂,他所有一切,回想在兩人初識中,眼神的交會讓心中是多麼悸動,當結識後跳起第一支舞來,馬格麗特要艾迪從戰場中一定要回來,也為此哭泣不停,馬格麗特因為艾迪的腳傷回到了故鄉,簡直讓她高興地不得了,雖然這時艾迪為了他自己的腳傷頗為自怨自艾,當馬格麗特跟艾迪結婚時,馬格麗特邀請艾迪共舞,艾迪對自己的跛腳頗在乎別人的眼光,不過馬格麗特深愛著她,在她的眼中只有艾迪,在愛的眼中只有對方,從馬格麗特病逝後,來到了天堂,她仍想彌補這個遺憾,跟艾迪繼續兩人的世界,沒有小孩的遺憾,透過領養被艾迪燒死的菲律賓小女孩來彌補,在天堂中,似乎彌補了所有一切。

兩個人的愛遠遠勝過任何一切,是人類世界中最珍貴美好的記憶,人在世所極力追求的,也莫過於愛了,如果孔子說仁者無敵,那這個仁字,或許就是由愛所堆砌而成的解釋,有了愛可以讓破碎的家庭再次凝聚,有了愛可以停止無謂的爭吵,有了愛甚至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想到我結婚不到兩年,小寶貝最近也出生了,我愛著老婆,真高興我倆有自己的寶貝,每每看到老婆跟小孩,心中便是雀躍不已,想我實在是天底下最幸運的人了,雖然跟老婆時而爭吵,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往往有些摩擦,生活方式是需要有琢磨期,雖然每個禮拜大小吵,進步到每個月一次大吵,但我由衷地學習如何穩定老婆的情緒,能夠減少兩人的爭吵,每經過一次吵架我就愈有信心能夠走得更和樂,如果不經過爭吵,其實很多事情是沒辦法解決的,雖然老婆個性很急,有時候會為我講錯話有些微詞,她便不大高興,便使脾氣大地跟我爭吵,往往都要到最後由我溫柔地說說,說明自己很愛她,才能停止這些爭吵,所以愛是無敵的,相信每個人跟所愛的人爭吵,最後一定要用愛來解決,才能彌補爭吵過程的傷痕,甚至吵過後卻發現更愛對方了,她有時為了知道我愛不愛她,不惜跟我吵鬧,在我還沒看完本書前,還以為是她的無理取鬧,為什麼都不講理,從頭到尾心情都不好,又怎麼可能甜甜蜜蜜要我說愛她呢,但看來是我錯了,老婆的爭吵只是要了解我對他的愛,我的愛若他感到不安心,她就用爭吵來證明我的愛,我終於懂了,她是多麼依賴我,她深愛著我,這是我對這本書「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得到最棒的收穫,我想不管如何,大家一定要去看這本書,不只對人生有所啟發,更能珍惜現在的所有,家庭、同事、朋友、世界,甚至更熱愛這個世界。


我覺得這個遊戲相當的有意義.我覺得遊戲讓人感到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第一關雙人罪行,兩個人為了'金錢','婚姻'的誘惑,拋開最有價值的東西---"親情",第二關發明家並不為了'知識'的誘惑而捨棄"人道精神",第三關法蘭克為了'魅力'而捨棄"繪畫的天賦",但遊戲最後有交待,他重拾了畫筆,雖然一時為了誘惑而曾經陷入毀滅,但是了解了真正的價值,見識了價值上的成功,我認為是遊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人,第四關卡林卡堅強地維持他的愛,不論人事已非,仍不受外界的打擊,活出感人的愛,在四季的輪替,她的愛情故事更顯得浪漫,而生動.這一關最感人了,第五關,那個馴虎獅,為了讓自己的所有慾望都能實現,拒絕不了魔鬼的'power'誘惑,卻將自己淪為'原始'的厄運,是遊戲中惡人惡報的寫照.第六關,little man雖然外表有缺陷,但他與現實的掙扎,與他為孤兒所做的努力,更凸顯他不平凡的氣度,為了孤兒們的生活收入,不惜自釀私酒(美國早年是禁酒的),更踏上與魔鬼賭一場與生與滅的賭局,如何衡量他的對錯,看在個人,第七關,吉賽兒自感他體重已始她陷入孤獨,但他仍保有一顆純真的心,魔鬼誘惑她可以隨便他吃,可以提早去見她不在世上的父母,但他到底是厭世而亡呢?而是堅強地活出自己呢?卡林卡對她的友愛讓她感動,最後應該是藉由發明家所設計種種讓她行動方便的工具,使她仍堅強地活著,這個遊戲是由浮士德做省判,跟魔鬼打交道,以及跟樂園設計師的了解,做出要不要讓荒廢已久的樂園重新開幕的決定,樂園設計師為了能建設他夢想的樂園,不惜與魔鬼打交道,讓來樂園的人接受人性的考驗,魔鬼先生也樂此不疲,考驗人性的怯懦,無助,貪懶,渴望等人性的弱點,考驗靈魂的墮落與救贖,浮士德應該最後讓樂園從新開張的,這促使魔鬼,設計師,浮士德都能有不錯的結局---樂園考驗者訪客們的價值,是否他們的靈魂能夠得到真正的救贖呢?!

這款遊戲做的實在太棒了,又讓人省思,是很好的寓教於樂的經典,希望能讓沒玩過的人玩一次,若你能在旁教導,不只他能感動,你還能更深入地體會奧妙的人性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