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心得報告
不同角度下的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運作的場所是一個組織,在組織內部如何有效的知識管理實為一門學問。問題是在,組織為追求績效成長,僅專注組織所涵蓋的知識領域,是否會造成知識視野過於狹隘,當組織面臨挑戰,管理者所見之知識的能見度,清楚且寬廣嗎?
知識之於個人價值不同,不同人有不同的衡量標的。不同的知識某人視一字千金,某人為糞土。知識應用上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因各人知識能見度互異,『知識行動』(由知識管理所產生的行動)便大有不同,如說吾人強調要有宏達的知識觀,是本篇的宗旨所在。
知識管理層面小自個人,大至國家社會。在一般商場應用上,一家造紙製造業,其一般的知識領域涵蓋諸如:造紙〝KNOW-HOW〞,生產及財務管理,似乎有這點知識就能使其運作,本篇並不探討無競爭力的組織,而將眼光放在追求卓越,顯然在工業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這些知識不足以應付多變的環境,無法擁有知識上的競爭優勢,傾頹之勢相形嚴峻。造紙業只想讓紙張的生產成本趨少,品質愈高,同業間莫不追求如是,如說這些技術已經發展至瓶頸,甚至製造方法實為標準化,如此要突破造紙領域的技術里程,龐大的研究經費勢所必然。以宏觀角度,若能善用非造紙領域的標準化技術,將不同領域的技術或知識作整合,能否以低成本提高同業之間的競爭力?這命題吾人假設是對的情況下,知識領域的整合則是吾人所強調的。造紙業的例子中,如結合植物的知識,找出紙漿原料的新配方,也許將得到新競爭力的泉源。
公司成長諸多角度作觀察,有許多領域可以改善,財務管理,人事管理,行銷管理,研發及發展管理,資訊管理,善用各管理領域低成本的知識,有助於維持公司的穩定成長。電子業,食品業,金融業,重工業,輕工業…等,如以各種工商業的知識整合,且否有技術上的突破。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深度,一種是廣度,面臨深度不易解決的問題,用廣度的態度來解決,何嘗不可?
虛擬世界的知識管理
本篇吾人所要探討的主題,是關於線上討論區。討論區的定義,指一群人透過internet連線至一個網址,透過張貼文章的發是,進行討論,並非面對面溝通,而是透過文字,闡述內心的看法。文字上的溝通與面對面的差異在,無法及時,無表情、語氣、肢體動作等附加價值,但優點在於,訴諸文字長於保存,擁有不受干擾的獨立空間,能非同步的思考。在討論區所面對的網友,或許素昧平生,這點也是與現實世界最大的不同,在現實生活,總不能在大馬路上隨便找幾個人開講吧!但虛擬世界就是有這種消除陌生隔閡的的特性。
討論區依主體分類,與網友的互動,形成諸多群落。網友依照他的性向,加入紛異的群組,進而發表問題、心得、回答問題使得文章數增加,一個良性互動的循環,網友們群聚成一個社群。精華區是匯集網友的重點文章,其價值的衡量,由版主全權負責,以他的價值觀成為選擇精華文章的機制,以知識管理的角度來看其機制稱為知識篩選名副其實,知識篩選可主觀可客觀,撇除版主主觀判斷不談,本篇訴求如何客觀的評選討論區文章收錄至精華區。方法一,製作文章之網友叫好度,其機制是使用可回應的叫好click,如文章的叫好度至一定水準,則收錄文章。方法二,討論區經由網友提出經常性的某一問題,觀察此問題的提出數次,將此問題及完整之問題解答(網友解答問題詳細者)收錄至精華區。方法三,藉由經常性舉辦的投票,使某一主題的趨勢浮現,藉由技巧性的管理,擷取應有的精華內容。
家有家法,國有國法,小至討論區也有板規,討論區成立的緣由,在促使網友對自己負責,如觸及版規,輕微刪除文章予以警告,重則策銷會員權力。版規的制定也是由版主負責,有時版主之上另有站長,經由層層規範,制定一套符合情勢的版規。不自由,毋寧死,如果版規規定甚嚴,網友們互為激盪的果實,不見結實累累;這管理的尺度或由經驗取得,相較之下,公司的法規是否限制知識管理的發展,莫不是吾等關心的主題。
知識管理心得報告
知識管理心得報告
參與總統府KMS建議書之重要內容
一、功能需求
1.資訊的整合:整合所有與企業相關的內部及外部資訊。
2.單一的入口(介面):藉由單一入口即可擷取到所需的資訊,不論資訊散佈何處,企業皆可整合這些資訊。
3.個人化的資訊:使用者可依自己需求定義所需之資訊,依據使用者在企業內所扮演的角色及資訊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客製化內容。且允許使用者選擇個人有興趣的項目,並將資訊自動傳送給使用者。
4.主動傳遞資訊:系統能在正確的時間,主動傳遞資訊給適當使用者。
5.開放與分享:藉由瀏覽介面的應用,企業可透過網路讓資訊有一致性的看法及了解。
6.延展性:允許使用者自由的存取核心入口平台以外的功能。
7.安全:透過授權機制保護企業資訊。
8.協同作業:允許使用者存取或提供資訊給特定的個人或群組。
9.訓練及學習: e-learning。
二、技術建議
1.將組織內的員工利用intranet結合彼此的協同關係
2.將資料庫及文件庫利用Text mining及Data mining找出有用的知識至知識儲存庫中,並具有知識評價的機制
3.利用搜尋機制在大量的知識中,搜尋有用的知識
4.討論區具有彙整出精華的功能,且具社群討論的功能
5.製作知識地圖尋找有用的專才及知識
6.員工間知識分享的獎勵制度, ,讓員工樂於分享知識
7.KM1-彙整現有知識的功能, KM2-知識管理的過程, KM3-知識管理的環境及平台
8.藉由組織間協調線上會議,讓協調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促成工作群組內外部的合作
9.知識管理技巧建議系統,使知識管理更有效率
10.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組織中要能將知識儲存、標準化、建檔,同時知識要能在組織內擴散出去,讓沒有經驗的人來接手時,只要參考各種有關的工作知識存檔,就可立即上線
三.專案目標
為有效達成貴府對知識管理之革新,特此列出本專案目標,以改善並提昇貴府資訊系統及人員的整體效率。本專案將以知識管理相關理論為基礎,及完善的知識管理解決方案,建置一套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知識管理系統。
資訊蒐集系統資訊擷取分析管理代理軟體為本公司所研發之系統,能有效地管理電子化資訊(news、e-mail、homepages、documents),並提供組織間或組織內部相關資訊收集,分析,管理與檢索服務。藉由修繕此系統將可滿足貴府關於資訊蒐集、資訊分類、知識探索之需求。
文件管理系統為本公司所研發之系統,是一套集中式的文件管理系統,且能將文件的結構,意函和使用狀況加以紀錄,控管和公佈。藉由修繕此系統,並加強將可滿足貴府關於知識分享之部分功能。
以「Data
mining」技術蒐集重要的知識至知識庫(Data Warehouse),並具有知識評價的機制。促使有用的資訊昇華成知識的層面,並控管知識回饋,資料安全分層,系統管理,系統安全等重要功能。
利用「線上討論區」促進組織知識創新、分享、及保存等重要機制。並製作「知識專家地圖」供組織達到「伯樂識馬」、「毛遂自薦」的功效。
利用「Web-based」整合系統將上述系統,及配何貴單位各先導系統,以達綜效。並配合「貴府資訊作業單一登入機制」提供個人化之「知識入口」以加速知識分享機制。
四.知識庫(倉儲)系統架構建議
<說明>
本系統之資料傳遞是透過Web方式,必須藉由權限控管方式限定使用者權限,避免重要資料外流,故並非內部網路人員皆有權力進行資料擷取等工作,而外部網路使用者亦無法任意更改資料內容,如此才能維持知識完整性和正確性。
Web 內容採掘
Web 內容採掘:
1 使用搜尋引擎進行資料萃取、並進行淨化與轉換
Ø 自動產生摘要、標題、Keyword、分類別
Ø 提供條件設定使擷取全文內容供離線瀏覽.
Ø 提供條件設定使擷取多媒體檔案.
Ø 周期性更新分類模型.
2 使用者在瀏覽時自行決定儲存所觀看之內文或其連結.
Ø 網頁加註功能.
Ø 使用者介入分類模型更新,提供更適切的分類.
五.本資訊系統建置案之知識庫規劃架構流程如下:
STEP 1:知識庫規劃
依照貴單位實際需求及知識庫設計原理,對現有知識進行分析並加以正規化,同時提供欄位檢核,並與貴單位進行討論。而知識庫系統核心會採用MS SQL SERVER 2000資料庫,以支援從資料系統來的資訊整合所需的知識組合功能,以及資料知識使用者的互動統計分析要求。
STEP 2:資料處理
將有用資料轉至知識庫前,必須先將資料進行預處理方能載入到知識庫內。而資料是經由以下的步驟轉入到知識庫:
1. 資料評價(Data
Appreciation)
2. 資料擷取(Data
Extraction)
3. 資料轉換(Data
Transformation)
4. 資料清理(Data
Cleaning)
5. 資料載入(Data
Load)
歷史性資料將在專案進行初期以批次載入的方式一次載入完畢。
其中在進行資料清理階段的時候,需去除無效資料、資料合併重整以及產生錯誤清單,最後將資料載入到知識庫中。
STEP 3:知識庫管理
將資料載入到知識庫可達成二個主要目標:知識管理(控制現存之資料混亂狀態)以及知識展現(提供直覺式的企業資訊存取方式)。一般而言,知識庫需包括以下的元件:
‧ 運作的資料來源(Operational data sources)
‧ 設計/開發工具
‧ 知識評價工具
‧ 資料抽取(data
extraction)與轉換(transformation)工具
‧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 資料存取與分析工具
‧ 系統管理工具
六.系統架構建議
知識管理系統之應用系統架構規劃如下:
七.以功能層次區分將系統分割成六套模組:
1. 管理系統
l 權限管理
l 安全控管
l 備援管理
l 代碼維護
2. 資訊蒐集模組
l 文件產生器
l 資訊蒐集工具
l 目錄分類工具
l 模板化的資料蒐集與查詢
l 監控資訊工具
l 監控資訊來源工具
l 電子郵件處理工具
3. 知識分享系統
l 討論區
l 知識專才地圖
l 文件分享系統
4. 知識入口模組
l 線上查詢功能
l single sign-on功能
l 知識回饋功能
5. 知識分類
l 自動化分類機制
l 個人化分類機制
6. 知識探索
l 分析機能
l 推導功能
l 知識篩選機能
八.茲以五大模組系統關聯示意圖表示相互關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